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3-24 18:01

如何评价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从此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元年启程...” 等等的华丽词汇,在此大聪就不多复述了。
  聊《流浪地球》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此一部现象级的国产电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度点评,同时也会分解成各个层面参考级分析。
  但无论如何解构,大聪依然认为《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国电影发展以来,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的又一个新台阶,即使这部电影能看出偶尔的弯路和试错,但我依然希望影片大卖,这样可以让中国科幻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因为多一份支持,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像《流浪地球》一样的国产科幻电影,才能看到更类型化的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的影片(在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自己的观点而已)。
  中国电影从来不缺乏好的故事,也有扬名内外的好片子,这些片子早在《霸王别姬》,《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中散播出去,并得到国际肯定了。
  2015年的时候,郭帆宁浩等导演,就参与了电影局发起的“留学计划”,跑到好莱坞去学习,回国后他们决定开启国产电影工业新征程。可以说,这是国家项目,有着国家对国产电影工业的大力支持。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能提现电影工业等级的,就是科幻类型的片子,所以在那时《流浪地球》这样硬科幻的项目,就开始提上了执行进程。
  要拍《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如果要拍好,拍出和目前观众心理预期画面效果一致,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因为《流浪地球》要做的事情,并不是特效到达好莱坞级别这么简单,而是要做一部有着中国人思维理念的科幻电影。
  这样的核心思维要求,就必须从0开始,因为这些好莱坞没有,好莱坞电影工业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部中国人样子的科幻电影。
  郭帆导演在访谈中有说到,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核心,都是一个英雄拯救世界,如果照搬过来,就会让《流浪地球》觉得奇怪。
  作为《流浪地球》这样庞大事件背景,如果用一位中国人(一位英雄)拯救了全世界,我们会觉得奇怪,这并不是民族自卑,而是长期观影习惯代入感先来后到所造成的,就像如果你在影片中看到是一位日本人拯救地球,一位印度人拯救地球,一位韩国人拯救地球,你都会觉得奇怪。
  《流浪地球》不造个人英雄,而是把拯救地球放在人类大背景前提下,只是说叙述故事的格局,放在了中国人的视角上,再加上现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确实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现实的国情,也多少给影片代入感加分不少。
  影片在表层上做了很多文化情怀的处理,比如地下城的中国的文化习俗,吃串打麻将舞狮等,还有吴京父子间家庭观念的塑造。当然亲情其实也是好莱坞用惯的手段,《星际穿越》的父女情,比《流浪地球》处理得要高级得多。
  但让我觉得《流浪地球》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的,是故事本身,当年我看小说《流浪地球》这个概念时,就觉得真的只有中国人能想出这样的创意了,带着地球一起跑路的设定,作为殖民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西方人,是很难想到这样的点子的。
  因为中国人讲究的落叶归根,对家的眷恋和思念,要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浓墨,所以带着家一起跑路,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国人价值观,有这样的根基在,作为国产科幻的头衔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这里所说的特效,分前期和后期,对于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前期有着更艰难的开始,因为从概念设计到服道化,从导演执行到制片管理,对于国内团队来说,都还没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准。
  就拿航空站的多个操作屏幕来说,在好莱坞都有专门的UI设计团队做一整套设计的,就弄得真有这么一套航空操作系统界面一样,《流浪地球》这次也打算这么做,但却需要把其他部门的员工,东拼西凑成立一个UI设计团队,而且这样的UI团队在国产电影还是首次。
  不过好在“土法特效”在影片中呈现的提升是很大的,用心做的东西观众总能看到,我们此前很多国产科幻作品,在屏幕上的UI操作界面,做过影视后期的人都知道,那些都是某宝下载的动态素材,奇丑无比。
  除了UI这一块的问题,还有屏幕显示问题,剧组在拍摄过程中,航空站的每个显示器,背后到要请一个人去单独操作开关机,或播放素材内容,在好莱坞这些其实都有专门的部门去操作,而且相当专业和轻松。
  但是到了国内就是0,但也必须解决,所以我们有了自己的一套方,而这些方如果执行得高效,这或许真的就成为了国内电影工业操作的参考,从这层面去理解,《流浪地球》也算得上国产科幻的一个里程碑了。
  后期特效方面,剧组找过包括工业光魔(星球大战),维塔公司(指环王),当然还有国内的特效团队,目前我不知道到底每个公司对特效的占比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对于国内主创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和经验。
  在看电影时,能感觉到一些画面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在前一个镜头的铺垫下,其实我想看到更多的特效细节,但却遗憾没放入,我相信导演一定也想多放些更具质感的画面,但预算和团队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的质变。
  《流浪地球》在改编上是优秀的,原著大刘的《流浪地球》更像是自述散文版的编年史,时间跨度很长,而且主角对于影视化不够突出,最后的冲突放在了人性的阴暗的斗争上。
  电影版是把人物和冲突加强,更具画面感,起承转合更明显,而大的冲突事件放在了木星对地球的威胁上,尤其是第三幕的叙事节奏和反转,可以说做得极具紧张感。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导演的个人风格有多么了不起,国内第一次制作这样量级的《流浪地球》,更多的是体现电影工业的成熟水平,导演更多的是把控每笔资金是否用在刀刃上,比如前期剧本的审核和编写,前后期制作的把关,特效画面是否服务于故事等等。
  郭帆自己在访谈中也承认,为了对得起7000多人的制作团队,对得起资金预算和观众,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量做到影片制作时不出错,而艺术深度上的加分(带给观众的思考),可能就是下一个中国科幻电影要更加考虑的议题。
  此外强烈建议影片最好出一个导演剪辑版,如此庞诗级的故事架构,没有3小时怎么会能表现影片的重量感呢。
  我能理解《流浪地球》为了春节档的排片,不得不最终做成2小时,在这之前,《流浪地球》不管是故事板剪辑,还是粗剪,都超过了3小时,所以如果之后能看到一部3小时的导演剪辑版,势必会为《流浪地球》加分不少,也更尊定了《流浪地球》对于国产科幻的里程碑意义。
  诚然《流浪地球》还可以做得更好,但作为具有大热点大前提下的国产电影事件,《流浪地球》确实对国产科幻,甚至是国产大制作类型片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个电影之外的意义,让我更加想要多支持《流浪地球》,而不想过于苛刻。
  过年了,2018狗年就要过去了,在2019猪年,大聪祝大家新年快乐!诸事大顺!愿世界和平!祝地球好运!祝中国科幻好运!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