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3-23 15:29

如何看待《建党伟业》被 IMDb 列入史上最烂的 100 部电影?

  因为最近在看《袁氏当国》和走向共和的缘故,今晚又看了一遍《建党伟业》。知乎上一看很多人说拍得很好,很感动之类,但知乎上帖子又锁了,豆瓣上不许评论,所以有些不吐不快。这部电影拍得好吗?老实说还可以,不算太差,但是也不算特别好,除去各种意识形态因素(不管是粉红还是盲目反TG),豆瓣上6.8分我觉得还是比较中肯的分数。
  好的方面,内容上来说,一方面比较清晰地展现了从辛亥到建党这大概十年间的历史风云,没有混乱,节奏也比较均匀。在一个2小时的片子里做到这一点老实说也不那么简单。从而可看性还可以,因为有脉络,不会太摸不着头脑。另一点说,有些历史处理得还算客观,比如袁世凯,并不完全是一个窃国大盗的形象。至于说知乎上说有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我感觉也有一点。但是不那么明显。第三,一些人物演员演得可以,比如袁世凯,陈独秀等等。第四,整个色调,电影的剪辑,镜头的处理,也算有好的地方,比如为人称道的的出场,张勋那一段。
  至于不好的地方么,我感觉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就是一个总体的感觉,导演过于迫切的想表现这个历史时代的波澜壮阔,导致整部片子被一种稍显廉价的所包围,整部电影浮在了情绪之上,恰恰跟历史的厚重相悖。
  第二,因为电影表现的历史跨度较长,人物事件众多,有些人物只能出场一两次,所以就必须高度典型化,特征化,甚至是脸谱化。所以有些时候看得特别尴尬。因为历史本不是典型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是活生生地在时间中展开的。我们面对的历史并不是一个个脸谱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电影却必须把人物同他历史事件中最特征化的事例性格聚焦,所以就有这种错位。最典型的就是蔡锷,我不是对刘德华有偏见,关于蔡锷的部分真是尴尬及了。提到蔡锷就必须提到他的反袁护国,必须提到小凤仙。然而第一个镜头,为表现蔡锷韬光养晦,讲他在袁世凯与众手下讨论国体的时候在玩蛐蛐。看上去似有刘备在江东的意思,然而在那样一个议事的场合,这样的情节实在是想当然。然后为了提小凤仙,那一段车站送别看得我想笑,可能导演觉得乱世爱情吸引人吧。还有很多这样意图过于明显手段过于笨拙的情节。当然,这一方面的确有电影时长本身的困难,另一方面,导演其实可以再多花点心思。
  第三,就是同第一点相联系,导演喜欢搞点浪漫主义的成分,一方面给毛和杨开慧加了很多戏,蔡锷和小凤仙也是如此,似乎想以此吸引观众,当然或许有别的目地。另一方面导演似乎想表现那种从历史中退出从历史众退出再反观历史的有距离的历史感的美,用了大量色彩柔和的光线,导致很多人说电影画面很美很有质感。特别是电影结尾部分,再船上开会之时,十分诗意的表现了烟雨迷蒙的湖水和船,还特意让周迅打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站在船头,除了历史感的审美之外,似乎还在表现希望和理想。但是,这种诗意怎么能够与波澜壮阔血汗纵横的历史相契合呢?它把历史的具体高度消化了,然后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把历史装裱起来,襄好花边,放到客厅展览,以供自己或者看客的欣赏。于是他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体验不需要用智识介入,而只需要把它当做一副风景画。而历史的诗意,如果有的话,也只该是时间跨度中人世浮沉前进后退的沧桑感,绝不该是那把小资情调的油纸伞。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